張樂芹:網媒還是否傳媒出路?

2017-04-06
張樂芹
社創發展策略顧問
 
AAA

MEDIA1.jpg

在過去兩年間,香港多家傳統的媒體相繼結業、合併,不少人形容這為傳媒寒冬,也愈來愈多人看重網上媒體的發展,誤以為這是靈丹妙藥,可以解救傳媒業的困境。但隨著《端傳媒》的資金不穩,相信大家都會看得更清楚,放在我們眼前的,不是由紙媒轉型為網媒的問題,而是整個傳媒生態改變的走勢。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人們多透過電視、報章、雜誌等渠道接收資訊,議題的設定、內容的傳達,都是依靠一班專業的媒體人員操作。接收資訊的渠道不多,報章、雜誌有價有市,寫作人的地位也遠較現在為高。以旅遊這行業為例,以往能出門旅遊的人遠比現在少,出門遠行就更少,只好在報章、雜誌看看旅遊人的撰稿,神遊一番;但現在情況就很不同了,資訊氾濫,免費內容充斥市面,還未算個人在網上的分享,單是計旅遊博客,在香港就至少有 300 個,網上的媒體也往往需要依靠點擊率來賺取廣告收入。 

資訊雜亂,新聞碎片化,連帶廣告收入也變得分散。記得早前到台灣公幹的時候,有紙媒的朋友就這樣說道:「以往廣告商是投 $100 進我們的報紙,現在呢,每個網站投$5,分散投資,這樣的話,誰也很難生存。」 

網上媒體的入場門檻低,良莠不齊的文章也多,更甚者,偷片、偷文的情況屢見不鮮。即使是《端傳媒》早前就特首選戰做的 Fact Check,聽說也曾被其他媒體人士隨手的拿了來用。內容農場的出現,就正正滿足了不少人貪新鮮、好奇的心態,但其內容不時出錯、誤導,多看無益。諷刺的是,這些盜用的網站的點擊率,往往比原文更多,傳播更廣,真正用心經營內容的人,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如是者,內容農場類的文章、媒體就愈來愈多,在這場老鼠賽跑的遊戲中,文章的養份則愈來愈少,實非讀者之福。 

 FACT.jpg
《端傳媒》早前就特首選舉論壇作即時Fact Check。 (作者提供圖片) 

在這條路上,有意見認為繼續做好內容,推行付費訂閱是救命良方,也有如《傳真社》、《眾新聞》等推動眾籌,也有不錯的成績。但我們還是要正視的,是怎樣讓真正用心經營內容的人得到應有的獎勵。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但當人們愈來愈習慣免費的資訊,對原作不重視的話,如此下去,用心經營內容的人有一日可能都會心灰意冷,這樣的生態,不論是網媒還是紙媒,前路都一樣難行。傳媒寒冬的真義,莫過於此。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