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洛洐:功成必在我

2018-10-16
施洛洐
行為治療師
 
AAA

SUC.jpg

曾被譽為「成個Package好好」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華人置業主席劉鳴煒,早前接受訪問時,稱10歲生日時,父母給他10萬元現金,但他半年內堅持不用那筆錢,因而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他分享小時候的故事,固然十分「勵志」,同時反映了他自小已懂事,達至今日的成功。至少,他期望人們會這樣想。

LAU.jpg

先不說香港地,有多少人10歲生日時可以收到10萬元做生日禮物。劉鳴煒所舉的例子,連同他的package,正好可以用來演繹一個心理學現象。人們通常都會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性格特質,而將自己的失敗歸因於環境影響。這現象被稱為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而這種歸因偏差(Attributional Bias),通常在對他人時就會相反,即若他人成功,就是環境影響;失敗,就是他個人問題。

心理學家對這種現象尋找了相當客觀的解釋。人們通常對自身的條件和身邊的環境了解更深,所以會將失敗視為外在因素對自己有所影響。但是,當失敗發生在他人身上時,人們較難理解他人的處境和其他客觀因素,所以會傾向將個人的性格特質,當作他人失敗的原因。假若古代聖賢都有做心理學研究,在提倡「性善論」的孟子眼中,這現象解釋得非常合情理;但在「性惡論」的學者,荀子面前,這現象應該有一個更貼切的說法--「輸打贏要」

screen-shot-2011-03-23-at-9-47-28-pm.png
self-serving-bias2.png

對於平均月薪1.5萬元又上不到車的打工仔,在劉生眼中是因為不肯作出犧牲「去少次日本、睇少套戲」,這是自身的因素。而看著這Package,10個有10個打工仔都會肯肯定說,他成功是因為父幹,是外在環境影響,這都是歸因的偏差。

不過,人是很矛盾的生物,當胖虎同學於公開考試中考到好成績,然後不自吹自擂自己如何用心發奮讀書,卻說自己沒怎麼努力,只是「死好命」,你又會反過來說他是好假的肥仔,真是難服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現在免提裝置已不是新鮮事,看著街上的人在無對象下無故說話,已見慣不怪了。話雖如此,但有時候筆者仍不禁特別注視某些人,想觀察清楚,究竟他們是真講電話,還是扮講電話,這應該是職業病吧?

    施洛洐  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