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誰是「龔之平」? 七論港台選舉說明了什麼?
立法會九龍西補選,由陳凱欣勝出。
最近《大公報》刊發了七篇「從港台兩場選舉結果看民心走向」系列評論,頻受到社會的關注,從文章的內容份量以至在報章版面的擺位,都顯示這一系列的評論並非一般的評論文章,背後是大有來頭。
以筆者記憶所及,類似的重頭文章在2005年亦曾出現,當政改方案被否決後,《文匯報》發表了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香港「民主派」實為反對派》,文中以兩大版上萬言來評析「泛民主派」實為「反對派」,在當時引起社會廣泛議論。自此之後,建制派一律以「反對派」稱為泛民。
《文匯報》以特約評論員發表的文章,代表的不只是一家之見,更反映了中央有關方面的看法,被視為中央有關部門對泛民主派的一個「定性」,與這次以「龔之平」為筆名的評論大有異曲同工處。「龔之平」的意思相信是指《大公》之評論,《大公報》與《文匯報》同為親北京報章,以這樣的筆名發表文章,當中反映的、折射的自然是中央有關方面的分析和觀點,反映中央有關方面如何看待這兩場選舉,如何看待港台的前景和發展。這樣,對於這一系列的評論自然應該份外留神。
七篇評論洋洋灑灑既分析選舉,以小見大剖析兩地民心民情,再論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台灣與大陸走向統一,兩岸同胞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是大勢所趨」。整個系列文章的主題是很明確的,一是指出「拚經濟,謀福祉」才是大道正途,主打「民生最優先,政治放一邊」的「政治素人」陳凱欣以及「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的韓國瑜相繼打敗選舉老手的反對派及民進黨,當中與其說是選舉策略得宜,不如說是順勢而為,反映選民更關心經濟民生,早已厭惡政治操弄。
雖然不少人覺得經濟民生是老掉牙的議題,不及「核心價值」、「普世價值」那樣「高人一等」,但隨着全球經濟放緩,社會民生矛盾日益尖銳,法國不過是調升一點燃油稅,已經引發了一場「黃背心革命」,香榭麗舍大道淪為戰場,正說明民生問題處理不好不但會輸掉議席,更隨時會引發巨大的政治風暴。李卓人以至民進黨的失敗,正如評論所說正是只搞政治不重民生所引發的民意反撲,從而得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發展是最樸素的道理。」
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
二是指出融合發展是正道。「發展是最樸素的道理」,但如何發展也是一個關鍵問題,「龔之平」的系列評論作出了解答,就是不斷深化融台「無論是國民黨的大勝,還是陳凱欣的高票當選,反映了民心多種走向,包括期盼與祖國內地融合發展……港台同胞希望分享祖國發展『紅利』、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願望已經充分顯現;日益強盛的祖國對港台的輻射力、走向復興的中國夢願景對民眾的引領力正在增強。」
當中既指出了港台將來發展的道路,亦表明中央會繼續推動兩岸三地的經貿融合,讓三地民眾分享祖國發展「紅利」。這七篇「龔之平」評論既是分析,亦是定調,更間接反映了中央有關部門未來對港對台政策,值得從政者關注。
文章原刊於《橙新聞》,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