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映:茶果嶺的前世今生
電視台播出新聞,說政府正在考慮拆遷茶果嶺村,以發展大型公共屋邨。
香港人都知道茶果嶺,但「到此一遊」的人未必很多。筆者研究香港客家文化數十年,卻從未踏足這條(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客家村。現在聽聞政府有意收回該段位於油塘和藍田之間、與車水馬龍的維港南岸隔海相望的黃金地段,才突然驚覺需要「搶救式訪談」,為這個已顯衰敗氣象的寮棚木屋區留下珍貴的文字及影像記憶。
茶果嶺(村)依山傍海而築。刀鑿斧劈的硝壁,見證了曾經在香港成行成市的採石產業之興衰。昔日的女王城(今中上環、西營盤)的許多標誌性建築,包括終審法院、天主教堂,以及鋪到半山的花崗岩石階,石材大部分採自九龍東的四山,石場的經營及生產者,以來自粵東的惠州、梅州客家人為主。這當中,又以亞洲球王李惠堂、香港明星曾志偉的家鄉五華為最。客家話常說的「五華阿哥硬打硬」,正是指靠開山裂石謀生的硬漢。
香港歷史典故經常提及的「四山」,指的正是政府今次擬拆遷的茶果嶺、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興建公屋的牛頭角、已成大型屋苑麗港城的茜草灣,以及與西貢海鮮街齊名的鯉魚門(此處仍保留「四山街」等地名可窺往昔遺存)。
茶果,是客家人最常吃的糕粄。故名思義,已可聯想到茶果嶺是客家人聚居的村落。村民聯誼會邊上,有一座建於清朝的天后廊,最特別之處是整個廟宇不是磚木結構,而由碩大的麻石塊堆砌而成,一看而知是客家先民「靠山吃山」,就地取材(而成)。天后廟至今香火鼎盛。每年農曆3月22-26日,村公所更是大解慳囊,揮金逾百萬港元搭台唱戲,舞龍舞獅舞麒麟慶祝天后誕,港九新界趕來觀賞熱鬧者眾。
早期的客家人幹的多是苦力活,但卻有濃厚的崇文重教傳統。座落在茶果嶺邊的四山小學雖然樸實無華,卻伴隨無數孩子走過天真快樂的青蔥歲月。據筆者訪談的村民回憶,小時候「學校沒有冷氣,吹海風已經夠爽」。課室前的空地既是足球場、籃球場、又是跳橡筋繩、跳飛機的地方。不僅村民的子女可以入讀,鄰近地區的孩子來者不拒,著名藝人羅家英、劉丹都曾入讀。
茶果嶺除了天后廟、四山小學、還有四山街、四山公所,飽含珍貴的集體記憶。
筆者坐在村口的士多店門口與「士頭婆」閒聊。她說自己不是本村人,是嫁過來的,娘家是廣東河源的客家人。寮屋既是她家,又是掙錢養家餬口的店鋪。「室內的洗手間僅用於小便,村民大解通常去大路邊的公廁」,「去年的台風山竹太勁,把整個鐵皮屋頂掀跑了,災後花了二萬多元鋪回去」。聊聊數語,足見村民生活之不易。她自從嫁到茶果嶺,一晃就是三十個春秋。多少快樂與憂愁,都變得雲淡風輕。
茶果嶺以前最大的姓,是源自惠州的客家羅氏,但現在已成為雜姓村落。店門口坐著聊天的一位顧客大叔,是潮洲籍的村民。他說小時候就聽說要拆遷茶果嶺,「這個故事從六十年代講到現在還沒完」,「村民搬屋不是問題,政府安置好說吧」。問有朝一日搬離是否不捨,他說,「維港對岸的世界級風景,已是見慣不怪」,「日日收工就坐在這裡,手持一瓶生力啤,村裡的黃狗依偎在旁,唔多唔少都留戀這種老男人與狗的悠閒生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