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祥:香港未死得

2019-07-15
陳景祥
資深傳媒人
 
AAA

PRO1.jpg

香港現在的處境確實令人迷惘。政府暫緩修例、特首公開道歉,但無法平息民憤,街頭示威依然一浪接一浪。政府希望與青年對話,但為學生所拒。特首說要虛心聆聽,但連聆聽對象都沒有。意見領袖提出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重啟政改等,政府又完全不作回應。期望以對話溝通重建互信、令社會重回正軌的良好意願,至今仍未見一線曙光!

香港之後會怎樣?很多人都在問,但大部分人都沒有答案!

跟2003年反國安法大遊行不同,當年因SARS和經濟不景、樓價急挫,特首董建華宣布撤回23條立法後,政府同時推出一系列救經濟措施(CEPA、自由行等),情況即逐步好轉,民怨也隨之消褪。

這次修例風暴經歷了幾場大遊行、警民衝突、立法會被「攻陷」,情況比2003年嚴重得多,但政府卻以消極態度應對。特首和各主要官員「大隱於市」,要提交立法會的事項全部叫停,一切待10月後才「重啟」!今年10月1日是建國70周年大慶,出不得任何差錯,也許這是港府以「停擺」避免再生枝節的對策。

當前抗爭成因比2003年簡單

2003年以經濟救港,基本上收到成效。現在修例大風暴之後,政府又可推出什麼措施解困?

香港經濟狀況不差,失業率低。經濟雖放緩,但仍保持增長,每年庫房繼續錄得盈餘。早前評級機構穆迪在報告中表示擔心香港政治及經濟自由收窄,甚至會失去獨立實體地位。但穆迪對港財政狀況評價甚高,報告指:香港財政和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非常強勁,反映政府債務負擔處於極低水平,擁有龐大財政儲備及外匯儲備,足以緩和長期負面因素影響,包括人口迅速老化及中美緊張局勢引起的長期貿易與投資變化。

可以說,當前的街頭抗爭運動成因比2003年要簡單。當年混雜着SARS創傷、經濟低迷,然後國安立法成了最後一根稻草。現在經濟基本狀態良好;貧富懸殊惡化,但反修例遊行集會並沒有打出針對貧富不均的口號。

當前這場抗爭主要是政治問題,修例觸發了港人對大陸司法不信任的強烈情緒,擔憂修例會拆除中港司法兩制防火牆;進而到特首林鄭月娥拒納民意、一意孤行,官員犯事毋須負責,反映出政治體制因為不公平(小圈子選舉)而缺乏問責性。

再向上探源,政治體制的缺陷是因為北京收緊對港政策,8.31人大「落閘」、DQ(取消資格)參選人和議員等。對症下藥,有不少意見認為應重啟政改,才能消弭社會衝突和矛盾。

重啟政改 不宜寄厚望

開出的藥方也許正確,但回歸22年來每次推行政改,政府都會陷入四面楚歌、慘受捱打的局面,過去三任特首無一倖免!而且政改一動,其他政策都要擱置一旁,很多長期未能解決的議題(如土地房屋、全民退保)又要一拖再拖。以目前香港政治生態,要在政改議題上達成共識,近乎癡人說夢。提提可以,要做真不知從何做起。

7月2日央視《新聞聯播》和《中國新聞》欄目發表評議員文章:〈央視快評:香港的法治不容挑戰〉、〈國際銳評: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的圖謀絕不會得逞〉。兩篇評論對修例風暴的結論是:「外部勢力不過是以自由和人權為幌子,與香港反對派相互勾結,企圖謀奪香港管治權,破壞一國兩制實踐,進而阻遏中國的發展。從2014年非法佔中,到2016年的旺角暴動,再到此次修例事件引發的風波,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搞亂中國的險惡用心始終不死。」

北京的研判是外國勢力在興風作浪,謀奪香港管治權,故此一而再地策動街頭暴亂。循此思路,北京對港管治權只會收得更緊,對外國勢力和本地反對派會更嚴加防範。即使重啟政改,北京的建議難道會比8.31人大決定寬鬆嗎?

修例風暴一發不可收拾,「主流意見」都認為是港府沒有聽取民意、錯判形勢,嚴重低估民情反彈,錯在特區政府,跟北京的觀察和結論有很大距離。主張重啟政改的人是希望引入普選令政府更開放、更有民意基礎,「良好管治」才有望出現。

但是在北京眼中,亂局是由外來勢力策動;政府更開放,引起的風險只會更大。北京有疑慮,啟動政改的建議相信會阻力重重,不宜寄予厚望!

官員及行會改組 顯誠意第一步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次修例風暴完全因特區政府而起(注意:近期多次示威遊行都沒有打出針對西環和北京的口號或標語),要化解民怨,港府必須主動帶頭,不能再左閃右避。問責官員和行政會議改組,應是顯示誠意的第一步。

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周一表示,已去信要求現任主席張宇人辭去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行會成員葉劉淑儀則在《南華早報》撰文,直指港府必須徹底改組(radical shake-up)、更新思維和改變做法。很明顯,建制派內部也開始有異心,跟政府切割,這些動作將會令政局變得更不明朗。

解開困局,政府不能繼續沉默不作為。綜合各方訴求,改組問責班子和行政會議、公開宣布撤回修例(其實已沒有任何建制派會「介意」!)、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三招並用,果斷而切實地回應民間訴求,相信民怨可以明顯化解,並且把大部分不滿政府表現的群眾和激進勢力區隔,應有利局勢逐步回復平靜。

然而眾所周知,要做到上面3件事,必須由行政長官親自拍板。這些訴求都提出了一段時間,但特首始終沒有回應,猶豫不決,跟她過去乾淨利落、話做就做的硬朗作風完全不同。

三大訴求要做不難,也看不出北京有強烈反對的理由。毋庸諱言,回應三大訴求的最大阻力,應該就是行政長官自己。到底她會繼續迴避,還是勇敢地作出決定,可能都會影響特首去留。今年10月之後,相信局勢就會明朗。

北京須展示維護兩制誠意

經修例風暴一役,北京對港政策會有什麼變化?老實說,北京手頭對策也不多,2003年向港提供政策優惠,今時今日已沒有作用。目前北京要做的,是向國際社會展示維護「兩制」的「誠意」。但也有人認為北京對香港「亂局」已不耐煩,會再收緊對港政策。

當前中美貿易戰仍未偃旗息鼓,中國繼續受西方國家處處針對,香港的作用只會更加重要。說過了:香港法治和司法體系、資金自由進出、資訊自由流通,是任何內地城市都不能代替的。不管北京「收緊」與否,維持香港獨特地位仍是中國的最大利益。

香港的基礎仍未受動搖,加上擁豐厚儲備,香港「未死得」。但港府如何才能「救番生」,就依然沒有什麼眉目了。

 

文章原刊於《明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