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總商會轉軚的原因
總商會的轉軚,好多人都評論過,劉信今日想講更多總商會轉軚的原因。我們都可以從泛民的口徑中見到其部署,自7月1日後,泛民的文宣開始宣傳11月區議會的重要性,而從目前情況來看,11月區議會的重要性,隨時比下年的立法會選舉更重要。
在反對派的文宣平台,大家開始見到翻天蓋地的文宣,開始講區議會的重要,不單是奪得區議會的控制權。反對派的目標更加是染指特首選舉,現時選特首的程序各位都知道,特首由一個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獲得過半數選票,即600票就可以當選。
而區議會在當中佔去一個相當大的比例,因為1200人中,有117個議席由區議員互選選出。政府將全港18區,分為兩個大選區,分別是新界選區及港九選區,前者有60席,後者則有57席。現時這117個議席全部由建制派控制著,原因好簡單, 因為建制派於區議會保持絕對大多數的優勢。
假設反對派在未來的區議會選舉,成功控制過半數的議席,取得117個區議會選舉委員會的控制權,情況會變成怎樣呢?以2017年特首選舉的數字來看,曾俊華及胡國興分別獲得365票及21票。這些數字,可以說是反對派及少部分商界的全部力量。
兩者加起來就有386票,如果反對派成功獲得117席的控制權,加起來就有503票。雖然與600票的控制選委會還有差距,但反對派這個時候就會成為一個重大的影響力。引伸下去,假設反對派獲得超過接近500票的話,特首選舉的關鍵決定權,就落在商界上。
但我們知道,在不少情況下,商界與建制派的立場並非完全一致,甚至大部分情況下都有衝突的時候。讓商界決定未來特首,又是否一件好事呢?
總商會的轉軚就是這樣的一回事,仔細看看總商會的組成名單,在商界舉足輕重的時候。這個時候發聲向政府施壓,吸引民眾更大限度與政府對立的時候,目標就顯而易見了。再回想一下,整場反送中示威中,由石禮謙的表現,到高銀金融撻訂放棄啟德地,商界一直扮演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就是司馬昭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