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闊歷史》【清明上河圖】3.0 可讚可嘆的多角度盛宴
邱逸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
儘管筆者曾多次欣賞過張擇端曠世之作《清明上河圖》的印刷版,也在進亞博館前粗讀了有關《清明上河圖》 3.0的資料介紹,知道主辦者是要借用《清明上河圖》 3.0來凸顯開封乃「開放之城」和宋代城市的種種繁華,但一進場館,還是受主辦方把藝術、文化與科技緊密融合的匠心獨運所震撼!
《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卷用成百上千、形態各異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這幅畫被認為是十二世紀中國城市的情景圖。早在2010年,筆者在上海世博的中國館參觀過3D《清明上河圖》2.0,那幅《清明上河圖》以聲光重新包裝,放大了數十倍,而且還有了白天和黑夜兩個版本,那些原來凝固在宣紙上的光影變得鮮活起來,參觀者似乎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八九百年前的城市。再加上畫幕的下方還有一條用光影做成的河,似乎圖中的人物、牲口就在河的那邊,歷史似乎觸手可及。
不過,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總覺得《清明上河圖》2.0是噱頭多於實際,過癮多於教育,這次3.0就大不同,它是可觸碰、可互動和可投入的,看看七大內容:「開放之城」《清明上河圖》之旅、「盛世長卷」巨幅動態高清投影、「汴河碼頭」球幕影院、宋「潮」遊樂園親子民藝體驗空間、圖書閱覽、公共活動與文創衍生。可謂將原作細節和歷史背景進行數碼化轉譯、視覺化傳達與立體化呈現,帶領觀眾置身其中,真正讀懂這部畫作。
舉「汴河碼頭」球幕影院為例,我們半躺在小影院裏,看見太陽升起的《清明上河圖》,不僅能聽到引車賣漿人的吆喝聲,還有河裡船工的號子聲。這邊一行轎夫抬著主人們上集市,那邊是從西域回來的商人牽著一隊駱駝進城來。最精彩的是,每個局部的細節都在講述一個市井小民的故事。然後是夜幕降臨下的《清明上河圖》,岸邊停靠的漁船點上了燈,小酒館裡傳來猜拳聲,還有酒保的吆喝聲。仔細聽,在房前屋後還有陣陣的蛙聲。這哪裡是畫,分明就是一部電影,甚至是比電影有更高級享受,那些畫上的人,好像就走在我的身邊。
筆者是一個愛宋史、寫宋史、研究宋史的宋粉,在「開放之城」《清明上河圖》之旅看到這次宋朝的衣食住行,並對比今夕的開封,帶我們「穿越」回了迷人的大宋。
開封,被稱為八朝古都,除了作為夏朝都城老丘尚未有確切佐證,春秋戰國時的魏國以及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國均曾在這個城市建立都城。而就在如今的開封城的地表之下,居然就完整地埋藏著至少六座曾經輝煌的都城文明。這主要是因為黃河水在歷史上的多次泛濫,洶湧的河水席卷大量的泥沙淹沒一座都城,當災難過後,下一個再次選址建都的王朝便在厚厚的泥沙之上,重新建立新的都城。而令人驚奇的是,一次次重建後的都城居然包括中軸線、內外城牆、護城河、商業街主幹道、交通要道、主要城門等在內的城區規劃都驚人的一致。於是,一個個朝代更迭,一次次黃河泛濫,一層層都城就這樣摞在一起,形成了開封特色——城摞城。
穿衣方面,宋朝人注意挑選對顏色,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品階,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兼上。百姓們一般是穿黑色、白色、粉色或者是花色的衣服,一些純黃色、純紫色、純紅色的布料只能由地位尊貴的人穿著。純黃色更是皇帝獨一份的專屬顏色,如果有人穿錯了衣服甚至有性命之憂。關於宋朝人的衣品,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人無論男女老少,在重大場合或者特殊的慶祝日子里,都會簪花,鮮花或假花都有,代表一種喜慶和威嚴。
在短短兩個小時的《清明上河圖》 3.0之旅,遠遠說不完宋朝的故事,但有關宋朝最真實的圖景卻已經立體生動地在我們的面前展開。雖然開封城早在元朝時就毀於戰火,但在這片曾經繁華的土地上,聽著那些來自史料的真實故事,似乎與腳下埋藏的六座都城有了新的連接。這場展覽豐富的內容也一直響徹耳畔,幫助我們透過遠去的宋朝,並看見曾經的宋朝。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