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解讀撤回修例 在正確與錯誤之間

2019-09-06
斯諾
新創見公共事務研究中心委員
 
AAA

3A.jpg

9月4日,在香港長達13個星期的衝突與集會後,「撤回」兩個字終於姍姍來遲。特首的電視講話還未播出,對立的兩邊陣營都紛紛聲明表示不買賬,一方說,「讓出這一步,就等於向暴徒進一步屈服」;一方則說,「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滿足一項,就讓我們讓步,這是不可能的」。只有恆生指數飆升近千點,表示市場對這一消息的歡迎,頗有「雖然嘴上不願意,身體卻很誠實」的感覺。

林鄭撤回修例,雖然都說來的太遲。如果這句話在6月初100萬人上街時說,那麼這一切也不至於演變至此,而在這個時間點正式說出,雖然可以預計整場活動的破壞行動仍將持續,但筆者還是願意將其視為,在正確與錯誤之間,整場運動向結束邁出了第一步。

首先,時間點不早不晚。9月3日港澳辦舉辦新聞發佈會,雖然沒有明確回應「五大訴求」,卻也再次、直接堵死了反對派要挾政府「雙普選」的企圖;而在這個時間點,「8.31」剛剛過,該發洩的怒氣似乎都發洩地差不多了,離「十一」又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淺黃市民不再抱守着「核爆都不割蓆」的立場,相信這個月暴力有可能慢慢降溫。

其次,林鄭此舉也是在獲取普通市民的支持,這也是運動能否結束「沉默卻關鍵」的力量。筆者一直認為,勇武派的政治能量,很大一部分都來源於普通市民對於他們的默許,如果沒有廣大民意的支撐,勇武派也沒有那麼大的勇氣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法治,破壞社會。當前,一方面,特區政府正式宣布撤回修例,滿足當時200萬人上街的最初訴求;一方面,社會普通民眾也應對曠日持久的暴亂有所不滿。相信在這樣兩種因素的交織下,普通市民會對恢復正常社會秩序有真正的渴望,民意將慢慢扭轉。

第三,對於反對派來說,這是一個台階。運動持續到現在,上街的學生也好,年輕人也好,其實都已經很累了,但如果政府沒有台階給他們下,他們為什麼要停止呢?鬥爭已經開始,要結束總要有個理由。如果撤回修例的「讓步」對反對派而言是一個台階,那麼一定是有一部分人是願意下的。所以,可以預見此舉將進一步分化反對派內部的「和理非」及「勇武派」,反對派內部也將積極尋找新的議題代替以重新凝聚民意,獲取支持。

整場社會風波持續至今,暴露出香港存在的諸多深層次問題,但是解決這所有的問題,都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希望正式撤回的表述,可以向香港社會起到「澆水」而不是「澆油」的作用,從而讓香港向重整秩序、走向安定邁出第一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