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林鄭施政報告之我見

2019-10-16
鮑渤
資深傳媒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a86a2ca8-a64d-48a0-bffb-d14cb1635694.jpg

時事短打 鮑渤

林鄭月娥今早11時到立法會大會宣讀《施政報告》,兩度遭泛民議員粗暴蠻橫打斷,只能黯然回到禮賓府,轉而透過視像向市民發表。按照慣例,她明天還要回立法會出席議員的答問大會,能否順利進行,不可樂觀。

據聞,林鄭做了兩手準備,錄製宣讀施政報告在先,如不能進入立法會或宣讀被打斷,就會播放錄像。昨天她對傳媒說會「盡最大努力進入立法會宣讀」,也許很多人難以理解。堂堂特首,發佈為香港謀福祉的各項措施,還需要「排除萬難」?看了今天的電視直播的亂象,對特區政府施政之舉步維艱,也就了然於心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林鄭今天創下了歷史記錄。香港開埠以來,除了戰亂,從未有施政者宣讀一分鐘就被打斷,也沒有施政報告要通過視訊傳遞。社會撕裂如斯,說香港正在經歷二戰以後最嚴重的政治危機,一點都不誇張。

誠如林鄭月娥所言,她任內的第三份施政報告,洋洋萬言,是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編製的,為此展開的咨詢會高達50多場。過去四個多月,香港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破壞,但她仍堅持按原定日期發表這份《施政報告》。她在報告中推出改善房屋的新措施多達10項,包括新建10000套過渡單位;首次置業800萬的樓價,可以九成按揭;在社會福利、老人等民生範疇也大手撥款,希望藉此增進社會和諧。遺憾的是,民生政策對解決當前亂局的效果非常有限。香港問題的死結在政治而非民生,市民對政府懷着高度敵意。「派糖」派到手軟,也贏不到掌聲。

雖然施政報告可以在政府網站瀏覽,傳媒也一如既往推出「懶人包」,但林鄭進入立法會,不能簡單理解為「走過場」,而是釋放出許多政治信息。如果今天上午她能夠如常宣讀,說明特區政府還在如期運作,香港社會也不是像外界所說的「空轉」,特首也沒有因為整個夏天的折騰而怠工或停工。

林鄭說她的施政報告「竭力回應社會的訴求」,但真的回應了社會訴求嗎?社會訴求都有哪些?當中又有哪些訴求是可以回應的,哪些訴求不切實際甚至是「癡心妄想」?她過去兩年的施政報告都專注民生,對政治問題羞羞答答。但經過「佔領中環」、「反送中」的洗禮,無分政治光譜,所有的香港人都感受到了社會撕裂帶來的聲聲歎息。政治顯然成了繞不開的沉重話題。尤其是今年的施政報告,土地房屋固然是重中之重,但市民還是希望對政治問題有所「著墨」,譬如回應重啟政改的時間表。

林鄭今年的施政報告,封面選用天藍色,寓意「雨過天青,重新出發」。但套用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理想很美好,現實太骨感」。重新出發的起點在哪裡?香港還回得去嗎?大家重新出發的終點又是否一致?

「相信很快便會見到風雨後的彩虹」,這是林鄭在施政報告結語中的期許。但願她的夢想能夠成真。畢竟,法治穩固,社會和諧,百業興旺,才符合香港公眾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延伸閱讀
  • 如今距離林鄭月娥離任日子不到一個月之際,要評價她的政績似乎有點早。或許要等十幾二十年後,歷史才能給林鄭一個客觀的評價。

    戴慶成  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