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星洲生於憂患 香港死於安樂

2019-10-17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li1.jpg

新加坡與香港,同歷英國殖民,同是港口城市,同是亞洲金融中心,一向被視為「雙城記」。香港這場風暴,新加坡也許是亞洲最關注的國家之一。本月15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全國職工總會全國代表大會上致詞,再度論及香港局勢。

香港現在的焦慮和社會撕裂可能出現在新加坡嗎?李顯龍自問自答:會!如果我們不夠小心的話......面對國際上這些暗流洶湧的社會撕裂力量,新加坡並不具備先天免疫力。新加坡比很多地方更加國際化,而且更小更脆弱。對於盛傳香港資金和財富流入新加坡,李顯龍也沒有見獵心喜,認為香港局勢最終影響外界對整個區域的信心。

新加坡時刻以港為鑒!國營的英文《海峽時報》前總編輯馮元良認為,香港亂局反映政府需通過法律管控局勢,同時不能放任媒體傳播不滿和假信息,以及必須控制外國勢力對國內政治的干涉。

新加坡與香港,除了一個是獨立國家,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最大的分別是什麼?就是新加坡具有高度危機感,如履薄冰,香港則是得過且過,吃老本。

1965年,新加坡被迫從馬來亞獨立。作為蕞爾小國,資源、經濟都依賴國外、地理上缺乏安全屏障,而且先天具有深層的潛在分歧,包括種族、語言、宗教等,新加坡一直戰戰兢兢,自強不息。建國總理李光耀認為,新加坡從來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時時提醒國民「百年之後新加坡還能否存在。」官員必須訪貧問苦,密切聯繫群眾,回饋民意。

香港「活在當下」。政府缺乏宏觀視野,沒有發展戰略,官員高高在上,脫離群眾,不具備承擔感。最明顯的是房屋政策,除了首任特首董建華曾有「居者有其屋」的願景,其他均不敢動「地產霸權」的乳酪,間接造成今天的局面。第二任特首更以「香港仔」自居,擅長「走精面」,進京就是「討政策拿好處」,大搞投資移民、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卻不賣地、沒有增加一家醫院,埋下禍根。

修例風暴是回歸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要是在新加坡早就進入戰時狀態,甚至成立「戰時內閣」,但香港除了警察在前線戰鬥,整個政府潰不成軍。背負「原罪」的特首哭哭啼啼,進退失據,無力指揮政府各個部門協調作戰,「好打得」原來是假像。

蘋果公司(Apple)把通報香港警方行蹤且方便違法活動的地圖應用程式「HKmap.live」上架,被《人民日報》炮轟變相為暴徒「護航」之後,乖乖下架。人們不禁要問,特區政府龜縮到哪裡啦?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那麼多假消息,政府是否交涉過?文宣方面,政府新聞處和駐外機構做了哪些努力?「連儂牆」明明是非法的,食環署為何不敢出手?公務員發起集會聲援抗爭者,公務員事務局對組織者有何行動?公立醫院醫生捲入暴亂被捕,作為公營機構的醫院管理局為何高調表達關切慰問?……政府內部荒腔走板的事情不斷上演,罄竹難書。

回歸二十多年,香港的人均GDP被新加坡遠遠拋離,經此一役更是元氣大傷。如果說新加坡是生於憂患,那麼香港就是死於安樂。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新加坡值得香港學習借鑑的地方,並不只在關顧中年微老人群,更包括善於在制定政策時,着眼於全局,化被動為主動,將問題變成促進發展和改革動力的做法。
    新加坡與香港一樣,正在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的困難,如果不可以解決,必然會引出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果只將問題碎片化處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長者多了,就在長者福利上去推政策,勞動力不足就在輸入外勞方面想辦法,那麼問題即使表面上得到解決,但卻存在未來將會越滾越大的憂慮,只能視為一時之策,但未必是良好的辦法。

    文武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