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闊歷史》迴環聳翠多奇景──茅坪古徑紙上遊
作者: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葉德平博士
香港人外出旅行,喜歡接觸異地文化,擴闊眼界。其實,除了出國外,也可以留在香港,來一個「文化深度遊」!
昔日連接西貢與瀝源的主幹道
昔日,西貢的對外交通並不方便,除了水路以外,就只有兩條跨越山嶺的陸路古道,而其中一條,就是西沙古道。
西沙古道連接舊時的西貢與瀝源(即今日的沙田),是一條橫跨馬鞍山的主要山道。古道由兩條古徑組成,它們分別是茅坪古徑與北港古徑。前者從沙田富安花園起;後者與前者相連,直抵西貢北港。其中,又經過五條古村,它們分別是:梅子林、茅坪、黃竹山、石壟仔及昂坪。昔日,西貢居民會徒步古道,把自己的農作物、漁獲帶到瀝源或大埔墟(一般會在烏溪沙轉乘小艇到大埔墟)販賣,並帶回一些日用品。
今日,讓我先帶大家遊覽一下西沙古道的前段──茅坪古徑!
百載歌謠話古徑
茅坪古徑到底成於何時?此已不可考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少在一百多年前,古徑已經存在了。
清末,瀝源石古壟村許永慶先生曾編撰了膾炙人口的《圍名歌》,其中有五句就是詠贊五村,它說:
梅子林間再一行,遊遊不覺到茅坪,
迴環聳翠多奇景,黃竹山高不必驚。
石壟仔是定行蹤,直上昂坪捉地龍,
回首馬鞍山頂望,居然人在廣寒宮。
從許氏的住處與筆法,可以推知他當日該從瀝源出發,沿古徑行走,並把五村的人文風景一一記載下來。故此,有意重溫許氏昔日情懷者,不妨以富安花園為起步點,從梅子林路出發,一路走到北港去。
梅子林間再一行,遊遊不覺到茅坪
詩中提及從梅子林出發,走着走着,不經不覺就會到達茅坪。的確,梅子林接連茅坪,中間不過十多分鐘路程。在離開梅子林之前,不能忽略這條古村的布局──「風水林」。
放眼遠眺,只見梅子林村三面被群山簇擁,只留下前面一片空地。原來,客家人選址建村時,特別鍾愛這種「風水寶地」。「寶地」的特色是三面靠山,前臨平原。他們會在後山上栽種果樹,建設「風水林」。此一方面可以抵擋颱風,並調節氣溫,另一方面也可以抓緊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而且,「風水林」的果樹能提供食物,更兼有經濟作用。
走過梅子林後,就會到達茅坪。這裡,水泥路會漸次變成青石路,可謂古風盎然。多走兩步,就可以看到幾間廢置小屋昂然屹立,見證昔日古村榮光。在它的兩旁就是「茅坪梯田」的遺址。不過,梯田荒廢了許久,所以不容易發現。但只要細心觀察,還是可以從那些佈滿青苔的石牆、土梗中看出來。原來,梯田是客家因應自然環境局限而想出來的方法。三百年前,康熙復界以後,較晚抵港的客家人,被逼以坡地為村,築建梯田,利用有限資源耕作。
篇幅所限,這次先談談茅坪古徑上的梅子林與茅坪,下次再接續介紹三村。希望大家能看看香港的人文風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