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重建舊邨關鍵在於如何創造條件

2021-01-22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1-22 at 11.56.58.jpeg

最近,有政黨就公屋重建發表了研究報告,引起筆者關注。房委會於2013年就轄下22條非拆售的舊屋邨,進行了重建潛力的研究,但時至今天,已公佈或正展開重建進程的屋邨,卻屈指可數,如白田邨、美東邨,以及華富邨等。特首林鄭月娥曾於2019年《施政報告》中的第17段,就舊邨重建提過一番說話,「留意到有意見希望我們重新推出『租置計劃』和重建高樓齡公共屋邨。我對這兩項可滿足公屋住戶置業訴求和改善租戶居住環境及透過重建增加供應的建議,原則上並無異議,但實行上述建議會在短期內減少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無可避免會延長公屋申請家庭的輪候時間」。言下之意,要全面啟動重建,政府的態度仍然是消極的。

在公屋供應短缺的情況下,各方有不同的住屋需求,房委會當務之急應當是盡快紓緩公屋的輪候壓力,讓更多基層市民可以「上樓」,改善居住環境;同時亦有不少市民有置業的訴求,期望政府推出更多資助出售房屋,而舊屋邨的租戶,則盼望可以早日重建,當中要平衡各方需要,殊不容易。

重建舊邨的關鍵,並非缺乏資金,關鍵在於有否接收屋邨,主要是土地的來源。筆者認為有幾個方法值得考慮,首先,房委會可以積極研究利用屋邨自身的條件及空間,增加若干的公屋大廈,俗稱所謂的「插針樓」,在2019年12月,房委會公佈文件,交待過去五年在現有屋邨或鄰近土地加建公屋大廈的概況,在五個項目中合計增加了約2,500個單位,而在2019/20至2023/24年期間,將在9條屋邨合共增加約7,800個單位,即10年期間增加約1萬個單位,其中如長青邨,在地理位置及時間上都可考慮協助重建。

另一方面,可透過利用房委會的工廈,協助舊邨的重建工作。於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表示房委會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在轄下六個工廠大廈中,其中三幅用地可用作發展公營房屋,估計可於2031年提供合共超過3,000個公營房屋單位,建議可把這批重建單位,協助鄰近的舊邨進行重建,如筆者很早前已建議,可把位於葵涌的晉昇工廠大廈,重建後作為葵盛西邨的接收屋邨,藉此創造重建的條件。

最後,政府亦於2019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對未有發展計劃的用地,提出「一地多用」的模式發展多用途公共設施大樓,以混合模式發展住宅和公共設施等。筆者建議可考慮藉着重建一些區內設施,如社區會堂、社區中心等,在上蓋增加住宅單位,從而協助舊邨重建,例如可研究重建興華社區會堂,能否協助興華二邨啟動重建,這些都值得政府及房委會考慮。

現時不少舊型屋邨均集中於市區或擴展市區,由於政府大力覓地建屋,倘若錯過了重建的黃金機會,日後要重建的難度將會更大,不應蹉跎歲月,方法總比困難多。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