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麟:選舉制度改革有助香港民主健康發展
早前中國全國人大表決通過《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近日特首表示如獲得行政會議同意,下周三(14日)將會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本港選舉制度將以選舉委員會為核心有大幅度改革,坊間議論焦點主要關注本地民主是否倒退,以及會否損害香港政治多元化。
有關選舉改革不能說是民主倒退,選舉委員會有權提名及選舉特首和立法會議員,立法會的選民基礎亦變成由地區直選、功能組別及選委會代表三種方式,但直選成份愈多,就是愈好的民主制度?美國總統選舉方式也並非直接選舉,選民先投票選出支持政黨的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再由選舉人投票予該州獲勝的候選人,贏得過半數選舉人票的總統候選人才能當選。故未來的重點應放於如何使選委會符合《決定》要求,具廣泛代表性、符合特區實際情況和社會整體利益,而非一口咬定只有直選方式才是最好。
過往選舉制度的問題持續浮現,包括導致反對派零碎化,先後有社民連、人民力量等激進民主派先後冒起,競爭激烈下為爭議席愈走愈激,有人在民主進程上拒絕與中央磋商,要求政改一步到位達致「真普選」,把與中央商討政改進程的民主派中人批鬥為「賣港」,導致政制發展停滯不前;加上未有「愛國者治港」把關機制,導致後來出現以本土、港獨為綱的政黨,漠視中央對港主權,故中央不得不出手撥亂反正。
今次改革增加了本港民主制度安全系數,更可去蕪存菁,篩走為選票煽動民情,危害國家安全及中央對港主權、漠視憲法的參政者,使愛國從政者可在更健康的民主選舉下作良性競爭,為經濟民生做實事。
選舉改革會否影響本港政治多元化?短期而言,選舉制度改革及愛國者治港標準下,反對派勢力在體制內(包括區議會、立法會、選委會)會大幅縮小,但這是因過往反對派混雜了太多超越愛國紅線的人士。
正如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所言,「反中亂港」分子並不等同反對派,反對派中也有愛國者。近日特首表示將親自督導相關的本地立法工作,寄望立法能盡量以清晰、包容為原則,包括參考部份政界人士建議,清楚指出什麼是不愛國行為,只要無做過「不尊重自己民族、不支持一國兩制、損害香港或國家利益」事情,已是「愛國者」,以免矯枉過正。
香港政界「重新洗牌」,長遠而言可吸引更多愛國愛港人才從政,包括過往鄙視政界「鬥激」風氣者,願意加入建制派或反對派,為香港發展出謀劃策;至於為了選票帶來的個人利益,鼓吹「攬炒」、「獨立」的「政棍」,將不再有生存空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