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不搞「清一色」沒了,有何玄機?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以來有兩次講話。在2月22日研討會上,他表示, 「我們強調『愛國者治港』,絕不是要搞『清一色』。」7月16日不再有相同表述,強調堅決把反中亂港分子排除在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之外。對此,坊間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調子變了,澳門立法會選舉DQ三組反對派參選人就是前車之鑒;有的則認為政策沒變,泛民仍有「入閘」參政空間。不搞「清一色」沒了,究竟有何玄機?
夏寶龍的兩次「唱戲」,都是由全國港澳研究會搭檯。在第一次講話,夏是這樣表述的:「我們強調『愛國者治港』,絕不是要搞『清一色』。……一部分市民由於長期生活在香港這樣的資本主義社會,深受西方教育文化影響,對國家、對內地瞭解不多,甚至對國家、對內地存在各種成見和偏見。對這些人的取態,中央是理解和包容的。」但他同時也強調,在特區政權架構中,身處重要崗位、掌握重要權力、肩負重要管治責任的人士,必須是堅定的愛國者。
在第二次講話,他則如此表述:「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們無論持何種政治立場或觀點,都可以自由地生活、工作,都可以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但是進入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的人都必須是愛國愛港者絕不容許任何一個反中亂港分子通過任何途徑和方式混進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變成管治者。這是一條鐵的底線,同樣適用於澳門特別行政區。」
有分析認為,兩次講話一脈相承,強調的是香港社會不搞「清一色」,特區管治架構必須「清一色」是愛國愛港者。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更撰文認為,中央不搞「清一色」政策沒變,泛民仍有「入閘」參政空間。
不過,第一次講話只是強調香港社會不搞「清一色」嗎?首先,從邏輯上而言,一個社會要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即使在社會主義國家亦然,也會有不同光譜的人物,不可能將他們「殲滅」。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此前也曾表示,「反中亂港分子與泛民不能簡單畫等號,泛民裏面也有愛國者,可以依法參選、依法當選。」因此,相信「清一色」指的是包括立法會在內的政權機構。
其實,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6月份在澳門的一場演講,調子已經略有調整,提出治港(治澳)者至少應達到六個要求,剔除披著愛國者外衣的「潛伏者」「偽裝者」:一是真心尊重和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是真心尊重和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是真心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特別行政區擁有並行使主權;四是真心維護祖國統一;五是真心支持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六是真正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鄧六點」最大特點就是「真心」,而且判斷權操之在京,審查將非常嚴苛,不允許「馬馬虎虎愛國」,並且「聽其言觀其行」。事實上,澳門立法會選舉DQ三組反對派參選人,連在外界眼中立場溫和的資深議員吳國昌也將告別議會,已經意味著將來澳門立法會是「清一色」。
按照「鄧六點」,公民黨民主黨參選立法會都不樂觀!全國政協常委胡定旭曾經認為劉慧卿符合「愛國者」標準,如果參選願意提名,但劉慧卿過去曾說「台灣前途應該由台灣人民來決定」,可視為並非「真心維護統一」,嚴格上來說也難以入閘。沒有跟隨反對派總辭而被港澳辦表揚「明智」的立法會議員鄭松泰,由於有倒插國旗區旗等「黑歷史」,此一時彼一時,可能也無法入閘。
那麼,為何短短幾個月之內疑似轉調,不再在意是否「清一色」?也許,在北京眼中,撥亂反正仍在進行中,反對派蠢蠢欲動,還未投降,更談不上改造。「宜將剩勇追窮寇」!不能為了不搞「清一色」而在愛國者標準上打折扣,否則只會重演「農夫和蛇」的故事。
但如果一個議會「清一色」,不給一些「走過彎路」的人士「迷途知返」,甚至連「花瓶」點綴也不要,那這個議會的代表性也將打折扣。即使在毛澤東時代,梁漱溟公開頂撞最高領袖,陳寅恪拒絕接受馬列主義,還由毛親自拍板,讓他們繼續擔任全國政協常委。當然這個比喻有點不恰當。也許將來也會有北京認定的「泛民」人士入閘甚至當選,但在外界眼中他們是否「泛民」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