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內卷式防疫何時了?

2022-02-07
 
AAA

 shutterstock_1797529609.jpg

「您彈窗了嗎?」這是身在北京的人,眼下最關心的問題。

冠病疫情後,「北京健康寶」小程序被用來記錄和追蹤行動軌跡。不過,這款通過比對大數據展開疫情防控的軟件,最近成為很多人的噩夢。

14天內從外地返京,或是不小心路過北京通報病例的地區,又或是最近到藥店買過葯,都可能收到「彈窗」提醒;還有女士因碰上每月「例事」,上網買了些止痛藥,也被小程序列為高風險人群。

要知道一旦收到「彈窗」,健康寶就不再顯示綠碼,在北京幾乎寸步難行。這下可折騰了,有趕着上班的白領因為健康寶突然「彈窗」進不了辦公樓;有歸心似箭的春節返鄉人,到了火車站才發現「彈窗」,只好退改車票。

要讓健康寶恢復正常,必須到醫療機構做核酸檢測。可問題又來了,沒有正常的健康寶,好些做核酸檢測的醫療機構連門都不讓進,一頭栽進「彈窗死循環」。

進入1月下旬,北京全方位收緊防疫措施,這背後是疫情快速升溫的形勢。從本月15日至昨天下午4時,北京已累計報告67起本土病例。

原本一門心思謹防外地輸入、力爭保零的北京,也成為疫情外溢的源頭。山東、山西、遼寧、河北等地,過去幾天相繼出現與北京相關的病例,大部分都是返鄉人員。

每天新增10多起確診病例,與北京市2000多萬人口基數相比,並不算特別多,但現在是冬奧會腳步越來越近的要緊關頭,疫情升溫的態勢是官方最不願看到的,防範北京疫情擴散因此刻不容緩。

不過,持續升級的防疫政策,尤其是買葯遭遇「彈窗」等新措施,毫無預警地打亂人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工作,讓很多人喘不過氣。有人感慨,「冬奧果然大於老百姓的年」;還有網民吐槽,「我們不給組織添亂,為什麼組織老給我們添亂?」

在北京以外,放眼中國各地,防疫政策同樣在收緊。春節返鄉進入高峰期,各地對返鄉人員高度戒備,幾乎到了驚弓之鳥的地步。儘管官方三令五申,許多地方不是用五花八門的方式勸返,就是宣布嚴格的隔離政策,嚇得在外地打工的人有家不敢回。

在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一名當地官員的講話視頻上周在互聯網引發熱議。視頻中,這名官員發狠話:「凡是從中高風險地區試圖返回,不講你有沒有疫苗接種證明,不講你有沒有48小時核酸檢測。你只要返回,先隔離再拘留!」

官員後來澄清,網傳的視頻剪輯刪除了「不聽勸阻,惡意返鄉」,造成了誤解。結果,「惡意返鄉」釀成新一波輿情,《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網等官媒進場抨擊,總算稍微平息民憤。

去年農曆新年,中國官方倡導就地過年,很多民眾很識大體地舍小我、為全局。今年隨着返鄉期盼升溫,尤其是那些去年不曾返鄉的民眾思鄉心切,民間反對地方政府過度防疫的呼聲高漲。

為什麼疫情發生兩年,各地仍在採取層層加碼和「一刀切」的辦法控制疫情,疫情防控措施甚至還越來越「內卷」?

這背後有官員的懶政,也有權力的任性。手握行政命令大權的地方官員,害怕因為疫情丟了「烏紗帽」,寧可殺錯,也不肯放過,最後人們正常的生活只能成為犧牲品。

層層加碼屢見不鮮,也與當前的單向問責密切相關。因為疫情防控不力被問責、免職的官員這兩年比比皆是,與之相反,雖然民眾對防疫政策層層加碼深惡痛絕,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但至今沒有官員因此丟官。對地方官員而言,是要精準防控、承擔風險,還是簡單粗暴「一刀切」?選擇再自然不過。難怪有網民問:「層層加碼能免職嗎?」

疫情暴發兩年了,中國各地「一刀切」的防疫方式至今沒有改變,這也與中國仍在通過封鎖、大規模檢測和邊境隔離等措施,追求「清零」有關。這種防疫政策是否可持續,在國際上面對越來越多質疑。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本月21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期間,就對中國「清零」政策負面效應外溢提出擔憂,認為該政策在經濟上正成為負擔,影響中國及全球經濟復蘇。

在中國內部,圍繞是否要堅持「零容忍」的思考也在增多,尤其是各地內卷式的防疫政策,加速消磨民眾的耐心和忍耐,讓經濟和社會陷入越來越深的防疫疲憊。隨着對冠病病毒的恐懼,逐漸轉化為對生活受限的抗拒,中國的「清零」道路很快會面對越來越大的內部壓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