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祥:「延選」無礙 中央話事

2022-02-28
陳景祥
資深傳媒人
 
AAA

 35.jpg
以香港的政治格局,不管誰當特首,都難逃弱勢宿命,故此再猜誰會出來參選已沒有多大意義,押後選舉也不會令選情突變,因為形勢已經明朗。

習近平主席就支援香港抗疫發出指示之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隨即公開回應表示支持,2月18日她又宣布,原定於20日(本周日)開始的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也會押後至4月3日開始。按習近平的指示,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

緊接着行政長官16日發表公開聲明,中聯辦主任駱惠寧18日召開了「香港社會同心抗疫行動會商會」,多個地產商出席,並即場宣布會捐錢、捐物資、提供酒店房間作隔離用途,並會提供土地興建方艙醫院。

特首的公開聲明,主要是回應習主席的指示;相比之下,駱惠寧的行動會議就實際得多,成功動員了大地產商「落場」參與抗疫。如果抗疫工作要由特區政府負起主體責任,行政長官能夠召集各大地產商,並即場要他們提供物資支援嗎?很明顯,特區政府自己也未必有信心;但中聯辦主任做了。

香港抗疫之難,是政府的動員能力有限,很多強制措施難以推行,只能靠民眾自覺配合;財團、社會組織也不一定支持政府!香港最近熱議會否封城,在中國大陸,因應新冠疫情已進行過多次封城行動。而內地的封城,比起外國的「封區」其實要嚴格得多;內地能做到,是因為政府動員及執行力強。

主張封城者 應衡量多大可能仿傚內地
內地封城措施包括了出入城公路口設檢查站,飛機、火車全部停運,民居小區住戶都要關上門,民眾不得上街,街道上只得醫護人員和執勤的公安或街道辦人員。封城之後,會大範圍核酸檢測,以一個超過千萬人口的城市計,幾天內就可完成數輪檢測,找出誰已經染疫。2020年武漢「十天大會戰」就檢測了當地1100萬常住人口。

現在內地封城已有「定制」,一旦爆發疫情,500萬以下人口城市,2天內完成全員核酸檢測;500萬以上人口城市則3天內要完成(註)。如果香港按內地封城方式全民檢測,相信可在3至5天內完工。

內地封城措施嚴厲但高效,可以徹底切斷傳播鏈,是「長痛不如短痛」的做法;但嚴厲措施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執行機制配合,根本無法推行。主張香港要封城的人,應先研究內地是如何執行封城和全民強檢,再衡量香港到底有多大可能仿傚?

去年底西安爆發疫情,也實行封城和全民檢測,但民怨四起,包括食品和日用品不足,還有孕婦或因核酸檢測證明超出有效期幾小時,被醫院拒收導致流產。同樣是封城、都是內地的大城市,武漢能夠成功(但也付出慘重代價),到西安卻觸發民憤,說明了因時間、地方不同,封城效果和民眾接受程度也會千差萬別。

抗疫戰KPI:最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
香港跟隨內地動態清零,這是對抗新冠疫情的目標,但具體措施如何,香港應該有相當大的自主權。這次內地主要是配合香港,提供人手協助提升檢測能力、興建檢疫和隔離措施,以及提供物資如快速測試套裝等,都是配合的角色;至於仗怎樣打,就由特區政府決定。

中央也很聰明,抗疫主體責任在特區政府,主要是行政長官,中央提供支援,要人有人、要物資有物資,如果仍然打了敗仗,行政長官就不能再卸責了。

問題是,當前這場抗疫戰,到底KPI(量度成績指標)是什麼?答案應該很清楚,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感染個案要大幅下降、社區傳播鏈要徹底堵住,而見成效之日,應該不能遲於4月3日,即特首選舉提名期開始(5月8日投票);再下一個日期是7月1日,即回歸25周年紀念日。其實,疫情穩定應該要在上面兩個日子之前數周(甚至更長),以便安排相關工作。可以說,特區政府要成功遏止疫情,時間不多。

因疫情而延後特首選舉,對選情有什麼影響?老實說,輿論界對延期選舉沒有太大反應,因為大家明白,選舉形勢一直都未明朗,主因是中央尚未拿定主意;只要中央拍了板,延期與否都無關宏旨,「保你就保你」,什麼時候才提名根本不是問題。

下任特首必須「政治絕對可靠」
延期選特首,是否給林鄭月娥一次「補考」,讓她有機會在抗疫上建一功,讓主席「有理由」支持她連任?這種說法,是假設中央支持林鄭再做5年。北京的真正意向我們無從得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以目前政治氣候,下任特首必須在政治上絕對可靠。

今後5年,北京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中美角力和西方世界圍堵;疫情過去之後,形勢將會更加吃緊。新冠疫情雖然嚴峻,總有一天會過去,但中國跟美國及西方較勁卻剛剛開始,在「複雜的國內外政治環境」之下,北京要求香港特首的首要條件應該是「政治過硬」、絕對信得過、經得起考驗。這些人是誰?目前算是「合格」的,是受美國制裁的7名特區政府官員及前官員。

位列制裁名單的,有政務司長李家超,近期有不少「傳聞」指他是特首參選人之一,如果要計資格,被美國制裁也許是他有力競逐的主要條件(沒有「之一」)。其他不在制裁名單上的,也有不少精忠分子,但問題是他們並未經過「實戰」考驗。

財政司長陳茂波曾是熱門人選之一,但因為提名期一拖再拖,原定在2月20日開始,而2月23日已是他宣讀《財政預算案》的日子,即使有意參選,都來不及辭職準備。但政治形勢真是千變萬化,偏偏第5波疫情在今年初開始惡化,一發不可收拾,政府終於要押後選舉提名期,令陳茂波可以在發表《財政預算案》之後仍有時間辭職參與角逐。

枱面上熱門人選 政績民望都欠奉
論特首候選人資格,不外乎政績、民望及中央是否支持,起碼要符合其中兩項,但偏偏現在枱面上的熱門人選,除了中央支持,其他兩項都欠奉。現在提名期押後,選舉形勢會否出現變化?看來機會很微。現在民望偏低的,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後很難會大幅改善;沒有特別政績的,就更難在短時間內變出什麼花樣!所以到最後,還是中央的選擇──到底中南海需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特首?

有人期望,下屆政府可以修補社會撕裂,逐步走向「大和解」(這也是5年前特首選舉的主題!);也有人期待新特首可以切實解決房屋、貧富懸殊等深層次問題。翻來覆去,其實都是回歸以來歷屆特首選舉時提出的老問題,但20多年來都沒有解決過。

唯有「阿爺」出面 才能擺平各方勢力
行政長官的「死穴」,是無法動員社會各階層協力做好一件工作。第5波疫情以來,醫護人員疲於奔命,但其他一些「有餘力」可發揮作用的團體、企業,卻並不見積極;直至中央一聲令下,各方才紛紛表態、積極投入!

反對林鄭月娥連任的人其實錯失了一次機會──疫情捲土重來時,他們只是加重火力批評政府,卻沒有動員社會力量投入抗疫。事實上,能夠顯示他們的動員能力,才足以證明他們可「取而代之」,但「倒林鄭派」卻沒有把握這次機會。

過去中央主要是呼籲各界「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但各界往往都是虛應故事。現在由習近平主席親自發指示、直接下令,結果立竿見影,大商家、社團、政黨等紛紛響應。事實擺在眼前,以香港的政治格局,不管誰當特首,都難逃弱勢宿命,故此再猜誰會出來參選已沒有多大意義,押後選舉也不會令選情突變,因為形勢已經明朗──只要北京拍板,「真命天子」就會現身,而唯有「阿爺」出面,才能擺平各方勢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明報》
 

延伸閱讀
  • 《施政報告》一改以往的積極不干預政策,積極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善用國家雙循環策略帶來的機遇,以創造多元化及具向上流動性的機會為核心,有系統地推出政策

    周厚立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