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宇:不能清零清到群體免疫須即封城
上周筆者生日之際,經快速測試為陽性,消息可謂晴天霹靂。雖然目前健康已有所恢復,但香港的疫情卻沒有最嚴峻,只有更嚴峻:截至2月27日,確診約6.9萬,無症狀感染約2.3萬,陽性檢測個案約17萬,還有更多可能未上報的數字。香港既然堅持「動態清零」,為何愈清愈多個案?現在香港的確診、初步陽性個案,已打破了內地過去兩年任何一地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紀錄,甚至可以說是「愈清零,愈與病毒共存」。
香港正在等群體免疫嗎?
香港原有的防控手段包括安心出行、社區檢測、檢疫中心及公營醫療等。安心出行加上疫苗通行證後,原本會在處所出現確診者後,通知用戶強制檢測,但政府早前卻暫停了餐飲處所的相關通知功能,意味着政府放棄追蹤、斬除個別傳播鏈。而社區檢測則早就超出負荷,早前筆者的朋友於2月16日強檢,至2月26日才收到「陰性報告」——諷刺的是,朋友在2月23日已經快速測試為陽性。上周衛生署更推出了病人網上申報表格,此舉更說明政府接受了政府數字之外有大量「漏網之魚」的情況。
至於隔離患者、密切接觸者須要大量檢疫設施,現在仍然缺乏。目前竹篙灣檢疫中心約有1300人正在隔離,過去數周竟爆出多宗「抗爭事件」!除了有保安被檢疫人士襲擊外,更曾有20多人一度離開房間表達訴求。檢疫中心餐飲的「劣食」已廣為人知,原來中心的熱線電話只有5人接聽——不少檢疫人士有特別的個人需求(如須要特定的藥物),但只能一直「叫天不應」,檢疫人士與工作人員可謂雙雙身心俱疲。
最令人驚訝的是,有新輪任到檢疫中心工作的護士表示,中心內沒有工作流程——香港經歷五波疫情,竟然連妥善運作檢疫中心的知識管理都做不好,實在無語。此外,政府八個新的臨時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方艙醫院)亦將竣工,首間將是位於青衣由中央援建的方艙醫院,工期僅一星期令人鼓舞,但營運的軟件亦需當局留意。
長者院舍與殯葬也爆煲?
長者院舍的情況亦令人心酸,由於現時缺乏隔離設計,假如安老院出現確診個案,院內難以設立隔離區,也未能將院友送到隔離設施,最終可能導致全院長者一同確診——現時香港以長者的疫情接種率為低,假如這些院舍相繼「淪陷」,中國工程院士鍾南山所說的「不會容忍大量長者染疫死亡」恐一語成讖。
除了公營醫療不勝負荷外,除着愈來愈多確診者逝世,不少醫院遺體數量亦告爆滿,有的放在急症室,有的更一度放在露天位置。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因為醫院已沒有多餘空間外,也因為部分死者居於安老院,未能聯絡家人領回遺體,以及公眾殮房亦出現爆滿情況。連「殯葬系統」也爆煲的話,香港疫情的嚴峻已非筆墨能夠形容。
根據早前港大醫學院的預測,第五波疫情至三月中旬恐達致高峰,但香港政府的指揮、防控治理能力已原形畢露,高官每日的記招、演講,對防控幾乎不引起一絲漣漪。社交平台上「中招」的朋友俯拾皆是,無論是否得到官方的確診認證,幾乎都傾向自行處理病症。「動態清零」講求「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實「四方責任」(屬地、部門、單位、個人)、落實「四早要求」(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港府的身影到底在何方?
馬上禁足停市才是負責任的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武漢約於2019年12月中旬爆發疫情,至2020年1月23日封城至4月8日,期間約有5萬人確診,2500多人喪生。兩年後,香港確診總數(連同無症狀感染及陽性檢測個案)已超過20萬,而這只是未進行全民強制檢測的數字;相比之下,新加坡此時則約有30萬確診者,推算之下未來一個月假如香港不實行封城的話,會否追上新加坡?屆時我們將看到一個堅持動態清零的城市,比一個與病毒共存的城市更多確診者。
國家衞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李大川表示,現時內地已準備9,000人採樣支援隊伍,可隨時根據港府需要來港支援,假如將樣本送到廣東省檢驗,每日檢測量達到120至150萬次;李大川亦強調全民檢測期間實施禁足,效果最理想。另外,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抵港,是至今來港最高級別的內地抗疫專家。內地的抗疫經驗比港府豐富,解救香港困局的方法是聽從專家意見,而不是再以各種行政困難推搪。
港府一直只懂得「為了應對疫情升級手段」,而非「使用霹靂手段防止疫情升級」。此刻「盡快控制疫情是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請政府不要再告訴市民正在「商討」、「不排除」禁足、停工、停市,現在要的是馬上使用這些霹靂手段。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