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0+3」符合港府抗疫五大原則嗎?

2022-09-27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9-27 at 3.00.15 PM (1).jpeg
日前,香港正式放寬海外或台灣經機場抵港人士檢疫安排,由之前的「3+4」改為「0+3」模式,自此再沒定點酒店隔離安排,改為居家或酒店3日醫學監測,同時取消抵港旅客在登機前要提交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要求。境外人士自抵港當日起,每隔一天要接受核酸檢測,直至第6天,期間要每日快測,3日家居或酒店監測期間維持「黃碼」,禁止進入食肆、酒吧等處所。若檢測結果陰性,之後4晚可自行監測,「黃碼」亦會轉「藍碼」。

毋庸諱言,香港在抗疫措施上再一次鬆綁,實屬意料中事,因為早在第五波疫情爆發之前,香港的抗疫在「外防輸入」上早已漏洞百出,例如容許居家隔離者跟家人同住,並容許其家人外出。這類抗疫漏洞,在第五波爆發前的兩年時間內,已曾多次撰文剖析,但從未見港府正視並加以堵塞,具有追蹤功能的實名制健康碼,港府亦似乎沒打算應用,香港最終爆發全面失控的第五波疫情,本來便只是時間問題。

到了第二波疫情爆發之初,上屆政府又沒超前部署,沒有立即實行全民強檢,藉此切斷社區內的傳播鏈,令本地疫情全面失控,之後又因為不想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於是沒「封城」(即內地所稱的靜態管理),令香港一直無法做到社會面清零。現屆政府上台之後,從他們不再像上屆一樣,繼續強調「動態清零」方針不動搖,我們已能預料,現屆政府似乎已把新冠視為「風土病」。在此情況之下,當香港本地的感染風險跟海外一樣高,為了外防輸入而制定的入境檢疫措施,似乎便變得再沒必要。

當然,內地多個城市的經驗已經說明,現屆政府若真是有心的話,依舊有法子做到社會面清零,只是如上所述,屆時香港須為「封城」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而海外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亦已因抗疫已經「破防」,於是大都選擇放寬甚至撤銷入境檢疫限制,外資與本地商界要求放寬入境限制的呼聲,自然愈來愈大。在香港經濟已因疫情持續多年而出現下滑跡象的情況下,加上所謂建制最愛視為比較對象的新加坡,已因放寬抗疫措施而「搶走」香港不少生意,現屆政府面對這樣的壓力之下,似乎亦只有為檢疫措施鬆綁的一途。

8.jpg

可是作為負責任的時事評論員,本文必須指出:香港現時一再放寬入境檢疫措施,似乎跟行政長官李家超過去強調的防疫五大原則相違背。有人或者會說,港府不斷呼籲和鼓勵市民接種疫苗,已符合五大原則中的「減重症、減死亡」和「重點保護高風險人士」,將入境檢疫措施改至「0+3」,則符合「平衡風險與經濟動力和正常生活」的原則,但是特首提到的「科學精準識別不同風險級別人士」,以及「控制確診數字」呢?

內地現時採用的「7+3」入境隔離政策,乃是建基在科學研究,發現omicron平均潛伏期比原始病毒短,多為2-4天,絕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驗出,所以要以7日定點酒店隔離,避免入境者在潛伏期間未被發現確診,而把病毒傳入社區。現在香港取消了酒店隔離,所謂3日醫學觀察亦不是居家隔離,入境者快測結果呈陰性便可在社區內活動,這樣又如何科學地避免病毒從海外輸入社區呢?

同情地理解,「0+3」的背後邏輯,乃是建基在本地感染新冠的風險已跟海外接近一樣,但過去的疫情已證明,新冠病毒在交叉感染過程中會產生變異,當新冠在海外出現新的變異株時,即使本港已有不少人曾遭舊的變異株感染,依然有機會因新變異株的輸入而遭受二次感染,而現時所謂疫苗的感染預防率如何,大家已經心中有數。如此一來,香港若在再次放寬入境檢疫限制之後,有新的變異株從海外輸入的話,便難以避免地出現新一輪的感染潮,屆時又如何做到「控制確診數字」?

除此之外,雖說李家超曾宣稱,接通內地及世界連繫無必然矛盾,但客觀事實是內地至今仍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動態清零政策,香港現時為了「對外通關」而放寬海外入境限制,加上本港一直無法亦不願像內地一樣,做到小區封控管理,這便意味着整個香港特區,將會繼續被內地視為高風險地區。如此一來,香港在推行「0+3」,乃至未來可能實施的「0+0」之後,還能如何向內地爭取免隔離「通關」呢?這似乎是現屆政府應當回應的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為旅客建立完善的投訴和糾紛處理機制也十分重要,旅發局應設立專門的熱線、社交平台帳號,讓旅客日後在香港遇到問題時,可有方便、公正、高效的途徑尋求幫助,盡快處理問題,毋須再「一肚氣」於社交平台發洩。

    黃愉婷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