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港鐵股息補貼車費 漸見理財新哲學
消息指政府將會用港鐵股息補貼長途交通費。(大公報資料圖片)
林鄭月娥即將宣讀首份施政報告,除了推出「共享房屋」及「首置上車盤」,大刀闊斧調整房屋市場外,近日亦有消息指政府將會用港鐵股息補貼長途交通費,減輕市民負擔。誠然,筆者樂見林太首份施政報告集中處理民生議題,改善普羅百姓生活,突破香港當前的困局。
跨區工作問題有待解決
政府當年規劃沙田、大埔、屯門及元朗等新市鎮時,規劃市中心的商業地帶及工業區,希望居民可在原區工作,做到自給自足。可是,美好的願景往往未能實現,香港大部分的工作仍集中於中環、上環及尖沙咀的商業中心區,導致大量的跨區工作人士。據統計處中期人口統計,被戲稱「新界牛」的人士中,約有一百零八萬人跨區工作,當中四十萬人在九龍工作及超過廿六萬人到港島工作。新界人每天跨區工作,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每日做兩小時的「沙甸魚」,絕對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加上沉重的交通費負擔,著實令人困擾。
交通開支佔收入達10%
根據全球靈活辦公空間供應商雷格斯進行的調查,當中訪問超過半一百個國家及地區約四萬四千位商務人士,包括三百六十五名為港人,發現全球平均34%受訪者的上班交通費佔其淨收入逾5%,香港約有28%上班族交通費高於這個水平者,較美國的25%及日本的19%為高,但較新加坡的42%及台灣的41%均為低。在調查以外,居住於新界的同事經常向我訴苦,說每天過海車費為五十元,若以一個月上班二十二天計,交通費已高達一千一百元。這對於月薪只有一萬多的基層上班族來說,絕對是百上加斤,政府其實可考慮針對幫助這類基層人士。
理財新風格漸見成效
其實,以港鐵股息補貼市民票價並不是什麼嶄新的建議,坊間早已有熱烈的討論,惟上屆政府表明,直接把股息作「專款專用」的話,亦不符公共理財原則,更稱:「若一邊讓盈利可觀的公共交通營辦商加價,另一邊卻以公帑補貼票價,便等同透過公帑間接增加營辦商的盈利。」不過,事隔一年,新政府上場看似是「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但事實上這就正正是林鄭月娥「理財新哲學」的例子。筆者倒期待政府未來更多突破性的公共理財思維及扶植創科發展的政策,望能讓香港可以急起直追。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