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洪博:港漂青年算不算香港青年?

2023-01-04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1-04 at 3.36.55 PM (1).jpeg

前段時間,政府推出了《青年發展藍圖》,這份藍圖完整全面地為本港青年勾畫了他們的未來,首階段更是提出超過160項青年發展的具體行動及措施,令人期待成效。「人才」自去年10月行政長官公佈了《施政報告》後已成為香港目前最熱門的關鍵詞,相對於《施政報告》中的「搶人才」,《青年發展藍圖》更聚焦於培養人才,其實「搶人才」亦可有自己的藍圖。

「IANG」申請數一直都是觀察來港人才數量的重要指標,特別是從香港的大學畢業後的續簽,更能體現香港對於人才,特別是內地來港人才的吸引力。根據教育局提供的數據,「IANG」續簽數從2019年的4992人開始下降,2020年4704人,到2021年只有3216人,預計去年的數據同樣不會樂觀。「畢業就走」已經在香港留學生中成為大勢所趨。這無疑是十分可惜的,未來的公眾政策應如何調整,才能留住這些已經選擇來港並「過五關斬六將」的人才?去年年末,青研香港對不少在港留學的內地同學進行了調研,了解他們的整體面貌以及他們的校外生活。

shutterstock_195238928.jpg

港漂留學生整體呈現學歷高且與本港人才空缺契合度高。青研香港調查了近百位港漂學生,80%學生都是研究生學歷,26%的學生主修商科。經過更進一步的調查,這些港漂學生很少參與校內校外的各種組織與活動。他們幾乎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順利畢業之中。2019年,香港不少大學因為「亂港事件」被迫提前停課,並且聲明不予退學費,引發內地學生的不滿。由於香港的大學內地生相較於本地生學費更高,加上港漂學生來港還要負擔昂貴的房租,停課無疑給他們造成了不少的損失。隨後港漂學生因停課集體組織維權時,竟多次申訴無門,可見校方在對港漂學生的管理上仍有改進空間。所以筆者認為,若要留住這些港漂學生,第一步就是要從校園內入手,促進港漂學生與校方的溝通交流,改善學校的管理方式。

更為重要的即是如何讓港漂學生走出校園,願意留在香港,在社會中能夠更好適應香港的生活節奏。香港本地組織、聯會、政團更應給港漂學生提供更多活動。根據青研香港的調查結果,港漂學生最看中這些校外活動是否有趣以及是否具有實際意義,特別是疫情期間,亦有不少港漂表示希望能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香港抗疫的隊伍之中。能為香港出一份力,自然能大大提高這些學生對香港的歸屬感。活動做到有趣亦不是難事,不少港漂學生平時過着住所和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本港的組織可以考慮多帶這些學生欣賞香港的大好風景,豐富他們的校外時光。

身在他鄉,港漂學生是一群更為在意自身基本權益的群體,《論語》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簡而言之,香港想要留住這些人才,一齊發展香港,就先要清楚港漂學生之所需,再拿出針對性的政策,筆者期待不久將來能有一份「外來人才發展藍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筆者重視青年發展藝術科技,樂見教育界推動STEAM培養人才,小學中學及大學教育後青年投入社會成才,亦為下一代經濟之新力軍,需預先考慮人才政策的接力,以吸引於區內發展

    陳承宇博士  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