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麟: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不可忽略新來港團聚人士羣體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及政府幾個主管局的官員,分別以記招形式發布了政府醞釀已久的輸入外勞方案。特首和政府主要官員在報告輸入外勞計劃時,都特別重申了會確保香港本地工人優先的原則,如:優先保障本地勞工就業、優先保障本地勞工的工資收入、優先培育和增加本地勞工爲主的三大原則。其中,發展局局長還特別針對建造業強調了加強本地工人培訓、提升本地工人就業能力等五方面措施。
本人認爲,政府在公布適度引入外勞方案時,強調必須保持本地工人優先就業,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必須的,更應當得到切實的貫徹和落實。
本人站在香港善美建築工友之家、一個擁有上萬從事建造行業家庭背景的鄉團角度,結合我們所了解到的一些建造行業實際情況。再向發展局和香港建造業議會提一點有關建議:無論是緩解行業內勞動力緊缺狀況,還是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都不可忽略了新來港團聚人士這一羣體的工作。
從歷史上來看,新來港團聚人士這個羣體,由於他們是後來者,初到香港人地兩生,語言上有差異,工作技能方面生疏,在某種意義上他們都是屬於本港的弱勢羣體。因此,他們也是需要得到協助的一羣。我們認爲,根據香港的輸入外勞方案中所反復強調的應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原則,這一羣體正是需要得到高度關注的一群。應通過有效措施,引導和協助他們參與適當的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克服語言環境和技能障礙,創造條件讓他們投入建造行業,成爲行業的生力軍。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這些人從拿「行街紙」的第一天起,就馬上成爲了名副其實的港人了。在確保港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他們也是被確保的對象。開通培訓渠道把這部分人的技能提升工作做好了並助其就業,既能減輕其所在家庭的壓力,幫其成爲家庭經濟支柱,也可減輕香港社會的負擔,還能緩解建築行業的勞動力需求壓力。
第二,就建造業勞工市場的要求條件而言,這個新來港羣體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弱者,而是一羣「潛伏」的強者。在這個羣體中,大多數是來港與父母團聚的港人子弟。他們都比較年輕,而且都身強力壯。有很多人在來港之前所從事的已經是建築行業,有一定的行業經驗。他們來港一旦掌握了新的技能加入建造行業,便是建造行業中一支充滿活力的生力軍。
第三,在勞動力短缺的大前提下。建造業所要抓的主要矛盾是應在「增量」上做文章。因此,抓培訓提升工作應打破以前的思維框架,不僅要重視原有員工的培訓提升,更應重視社會上有針對性的精準培訓。新來港團聚人士,正是實現「增量」目標的理想對象。這是一種「到魚塘外去抓魚」的有效辦法,可令建造業內的技術工人隊伍能有效的發展壯大起來。
在提出以上建議的同時,我們認爲,善美建築工友之家在這方面的探索經驗是值得總結的。在得到適當支持和提供必要條件的前提下,我們有決心和能力配合香港建造業議會去做一些有關的培訓工作。我們會充分利用自身的建造業鄉團獨特優勢,發揮數以萬計的鄉親信息傳遞渠道的流暢性,包括借助各省級鄉團,如福建省、廣西省、海南省及廣東省屬各市級鄉團的宣傳聯絡渠道,加強訊息交流和相互合作,動員和幫助盡可能多的有志於投身本港建築行業的年輕力壯新來港人士接受培訓,讓他們一起爲香港建造行業的大發展做出貢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